五月婷婷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精品3p人妻网站|日本老熟妇maturebbw|日韩 欧美 综合

新聞資訊

醫院遠程探視系統 互聯網醫療最大的缺點:遠程問診引發用戶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

2023-10-18 11:19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為患者看病吃藥帶來很多便利,但防不勝防的信息泄露問題卻讓人難掩隱憂。有律師表示,互聯網醫療的患者隱私權保護維權案例還屬鳳毛麟角,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可能并不知道個人信息已被泄露或泄露后應參照什么樣的標準進行維權。

“生活在小城市,想到大城市去好醫院看次病,交通、掛號、排隊都要耗費不少精力,網上問診確實方便,但就怕隱私信息被泄露。”近日,身患疾病的吉林四平市民王麗(化名)在當地醫院久治無明顯效果后一直想到更好的醫院看看,但因工作太忙、專家號難掛,便開始考慮網上遠程問診。

“我雖然沒用過網上醫院,但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身體出現問題,都會到網上查詢相關病例以做參考,每年的常規體檢報告也是在App上查詢下載的,所以特別擔心有一天自己的健康信息會被曝光,或者可能已經被曝光,不知道它們最終會流向哪里、用到何處。”因為對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王麗一直猶豫要不要遠程問診。可以說互聯網醫療最大的缺點,就是個人信息泄漏,防不勝防。

信息泄露防不勝防,網絡醫療顧慮重重

疫情暴發后迎來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為患者看病吃藥帶來很多便利,但防不勝防的信息泄露問題卻讓人難掩隱憂。如何更好保護患者隱私權成為互聯網醫療未來發展的瓶頸。

去年4月,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監測發現20余款App存在涉嫌隱私不合規行為。發布信息顯示,這些App的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未說明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刪除個人信息及注銷用戶賬號功能。

此前,曾有媒體披露幾家大型醫學網站在內的醫療App獲取隱私信息的驚人范圍,包括允許程序輸入電話號碼、允許程序獲得用戶當前精確的位置信息用來定位、允許程序訪問攝像頭拍照或錄像等8項個人隱私權限。一家移動安全服務商曾對10款熱門醫療類App進行專業的安全檢測,其結果顯示這些App的安全性都很低,甚至有App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一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短信攔截醫院數據售賣事件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7月9日,在暗網論壇以3元/條價格售賣的醫院實時掛號數據,是由第三方預約掛號網站的短信平臺導致的泄露。該事件中,賣家稱數據隔天提供,每日10萬條,掛號信息包含用戶的姓名、手機號、對應科室等,是醫療詐騙和精準營銷類黑產需要的核心數據。

數據價值逐利,盜取販賣層出不窮

2017年,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據媒體報道,該案中有超過7億條公民信息遭泄露,8000余萬條公民信息被販賣,其中包括某單位醫療服務信息系統被入侵后導出的大量孕檢信息。王某輝、陳某亮等7人被法院判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三至五年不等,并被處以罰金。

隨著互聯網醫療的飛速發展,相關平臺和醫療機構積累了大量患者基本信息、化驗結果、電子處方等數據。由于這些數據比其他常規性數據使用價值更高,系統安全保障措施又相對落后,使得互聯網醫療領域成為不法黑客的重點攻擊對象之一。

不少患者認為,醫療數據把姓名和身份證信息去掉后就安全了,可公開使用,但事實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一些看似零碎分散的信息,很可能碰撞出完整的個人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隱私信息已被泄露。

除了隱私信息易泄露,諸如“在線醫生”“在線專家”身份難辨真假、醫托陷阱密布等問題也層出不窮。一個互聯網診療App的前員工表示,在互聯網醫療中,人們更愿意去詢問男科、婦科、生殖等平時難以啟齒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由于其隱秘性和難以界定的癥狀,也是醫騙的重災區。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9年以來,法院終審宣判在微信端冒充醫學專家賣假藥、銷售“醫療服務”且被定性為詐騙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醫生”328人,至少涉及受害人2.9萬,被騙走的錢財高達1.9億元。網絡醫療平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會通過夸大患者病情、推薦高價藥品的形式獲利等,值得探討。

維權案例鳳毛麟角,保護隱私須合力

上一篇:醫護IP可視對講系統 HIS系統及基于WEB上應用系統開發
返回
下一篇:病床醫護對講系統 互聯網醫院共建模式 探索“互+聯+網”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