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互聯網醫院是通過互聯網的媒介技術實現醫院的基本職能,在基本職能之上賦予更多的創新服務,以滿足用戶/患者的醫療和健康需求。互聯網醫院本質上不是去顛覆傳統醫院,也不是去顛覆傳統醫療。互聯網醫院核心是提供了一個開放性平臺,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實現新的生態,以提高醫療服務的交付能力和用戶體驗為目標。
因此基于這樣的定位,互聯網醫院首先是一家醫院,一家不是運行在線下的物理意義上的醫院。既然是一家醫院,就要能夠提供醫療診斷、治療服務,就要有醫生以及圍繞診斷和治療相關的服務,人員,設備,工具等等一系列條件。卓健科技的創始人尉建峰博士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他說:醫療的本質是診斷和治療。
互聯網醫療如果解決不了醫療本質的問題,就不能真正稱為互聯網醫療。更不用說是互聯網醫院了。既然叫互聯網醫院,那些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醫院,就需要有創新的模式,創新的服務。互聯網醫院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把用戶/患者的問題更好地解決,需求更好地滿足。
所以基于這樣醫療本質的問題。談一下關于互聯網醫院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醫患的溝通:
傳統醫療首先醫患直接要見面/接觸,國外叫。對于大部分疾病,尤其是常見疾病。醫生其實不需要面對患者就可以確診并下處方的。比如:感冒,根據幾個問題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排除流感和其他流行性疾病以及惡性并發癥的。如果不能確診和判斷,就需要建議到醫院治療。這種情況醫生完全可以確診并開具處方,不需要非要為了一個普通感冒打車去醫院,掛號排隊檢查花上半天就診的。這個半天完全可以用于休息。
因此醫患問診咨詢就至關重要。傳統醫生面對面咨詢受制于醫院物理條件的限制,相比較而言,網上問診會更加詳細,更加嚴謹。互聯網在溝通互動方面,比現實的傳統就診更有優勢,解決信息隨時隨地的交流。一般情況下,傳統就診不超過五分鐘,有效溝通也就兩三分鐘。如果出來診室還需要補充問題,就很難再回去跟醫生溝通了。我在跟老師出診的時候能夠體會到從早上八點到十二點看50到60個患者。多的時候到70、80個患者,經常遇到在接診一個患者過程中,會有前面的患者跑進來咨詢服藥情況,補充自己的癥狀,詢問其他問題互聯網醫院?風險隔離,還有退號的,退藥的,還有前面檢查結果出來了,插隊繼續就診的。算下來,醫患直接溝通的時間不到2分鐘。這種混亂就診的情況在互聯網空間里就會變得非常規范,實現醫患一對一安靜地溝通,效率也更高。再加上AI技術,患者的大部分問題,AI機器人可以提前代替醫生來咨詢和獲取這些基礎信息。有人研究過,醫患溝通平均13個問題就能確診和判斷,前面有7-8個問題主要是收集基礎信息,只要根據知識庫就可以了。比如:患者頭痛,幾個基本問題,比如頭疼幾天?引起原因?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等問題不需要占用醫生的時間,這樣整體的文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疾病的診斷:
診斷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針對網絡上的咨詢問診,如果不能確診,不能下診斷,咨詢就不能根本解決患者看病的需求。解決病人看病的問題,首要的痛點就是明確診斷。
診斷是發現問題和找出問題,并確定問題給出明確的結果。對于患者來說,如果醫生跟患者溝通了十分鐘,最后醫生說我不能確定你的問題是什么,我不能確定你的疾病,更不能確定如何治療。對于患者來說,其需求沒有被滿足。
診斷問題就涉及到中西醫了,中醫相對好一些,望聞問切除了切診不能通過互聯網之外(脈診儀之類的實際臨床意義不大),望聞問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大部分情況的常見疾病,根據問診可以確定診斷。西醫因為需要更多的客觀數據比如血常規、血生化檢查指標。網絡就難以實現。雖然一部分疾病問診可以確定,但是因為醫療一貫是偏保守的行業。這也是目前國家政策只允許互聯網復診,就是對已經確診的疾病進行互聯網診斷和治療。即便是復診,還有病人身體狀況的變化,也可能會產生新的診斷,新的并發癥,等等這樣的情況。因此,風險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概率問題,需要去平衡、平衡風險發生的結果,風險的優先問題。真實大部分情況,通過互聯網就醫的都是常見病、較輕的疾病、尋求治療解決方案等。沒有一個患者疑難雜癥就直接在互聯網就醫并且有充分的信任接受網絡醫院的診斷和治療的。
第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