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精品3p人妻网站|日本老熟妇maturebbw|日韩 欧美 综合

新聞資訊

醫院的醫護對講系統 奔流十年|“互聯網+醫療”,上海如何做好這道算術題?

2023-10-18 11:25

【編者按】

風雨兼程,我們站在又一個“十年”節點之上。

十年很短,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猶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長,足以讓高樓拔地而起、幼苗茁壯成長、一座城實現新的跨越。

滾滾時代洪流,立潮頭,踏浪行。

2022年9月起,澎湃新聞推出“奔流十年”系列報道,探尋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本篇關注數字化轉型如何賦能“便捷就醫服務”。

祝碧晨 設計

“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在大醫院里,不少患者有過這樣的就醫體驗。如何讓老百姓看病更便捷、減少排隊等待時間?

一場數字化醫療變革,正在逐步改變這種場景。2021年,上海提出城市數字化轉型,“便捷就醫服務”便是其中一項任務。一年多來,一個個數字化醫療應用場景落地,預約、檢查、付費、急救、停車等諸多難點、堵點被一一打通,就診煩心事隨之減少。

如今,在上海諸多醫院看病,從預約掛號、診前問診到診間付費、查閱檢查報告等,患者拿著一部手機就可以做到。

在新冠疫情之下,上海市互聯網醫院邁入“加速度”發展時期。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超過100家互聯網醫院破殼而生,為市民提供線上預約掛號、在線復診、在線開方、醫保線上支付、藥品配送到家等服務。

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5G技術、AI技術的加持,上海諸多醫療機構也將優質醫療資源、診療理念通過云平臺、遠程診療服務于長三角地區居民乃至全國各地。

一部手機走醫院:精準預約、在線付費

看病要省時,提前預約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看病第一步。

當前在上海,患者無需前往醫院,直接通過一網通辦、健康云、上海醫聯等平臺,一部手機即可實現精準預約。依托這些平臺,上海越來越多的醫院正在實現就診時段的精準預約,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

以瑞金醫院為例,各個科室預約時段已經精確至30分鐘,部分科室精準至15分鐘內,既縮短患者候診時間,又減少了聚集。統計顯示,精準預約讓患者的平均候診時間不到29分鐘。

“沒想到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完成整個診療過程。”患者陳先生是一名腦血管疾病復診病人,通過“上海瑞金醫院”微信號,他提前一周預約了神經內科專家門診,當日在手機上完成掛號。

在候診區,陳先生通過醫院微信號找到AI智能預問診,AI“智能助手”小瑞問了他一系列問題,包括“您這次復診的疾病是什么”、“上次就診后的病情如何”等,回答完問題后,病情、既往病史等信息即完成初步采集,等陳先生進入診室,醫生可自動調閱查看。

瑞金醫院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之一:智能預問診。本文圖片均為受訪醫院 供圖

付費也能在診間通過一部手機完成。

患者不需要隨身攜帶實體醫保卡,可以直接通過“隨申辦”平臺仁濟互聯網醫院怎么開藥,提前出示綁定好的自己的“電子醫保憑證”或“隨申碼”,即可在診療過程中實現脫卡掃碼支付,而如果你開通了“信用就醫”,還可以實現“無感支付”。

這是瑞金醫院數字化醫療轉型的應用場景。隨著技術革新,應用場景逐步拓展延伸,如智能分診導診,告訴你得了什么病仁濟互聯網醫院怎么開藥,該掛哪個科;智能院內導航,引導你診室怎么走、檢查拿藥在哪里;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板塊,進入“隨申辦”移動端,可一鍵調閱查看票據;智能通行識別,可實現快速識別身份、校驗防疫信息等,提升醫院通行效率……

隨著數字化應用場景落地,醫院還可實現對術后患者的慢病管理。

60多歲的張老伯從瑞金醫院出院6個月后,于9月5日收到了醫院AI智能語音隨訪電話,回答完問題,一份電子隨訪檔案自動生成,大大方便醫生調閱、隨訪。

與此同時,在就診過程中,為避免患者重復檢驗檢查,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可以直接調取患者在市內其他一些醫院的檢查報告。目前,上海已經實現了所有醫療機構的跨院互聯互通,明確了40多項互認的檢驗檢查項目,構建全市就診檢查記錄“一張網”,讓患者體驗到“檢查不重復、省錢又省心”的就醫獲得感。

百余家互聯網醫院落地:復診配藥,不見面診療

便捷的線下診療外,上海還通過互聯網醫院建設,讓復診病人完成不見面診療。

家住閔行區的患者于偉(化名)是仁濟醫院的一名老病人,他患有前列腺增生長達數年,排尿困難,2022年疫情封控期間突然夜尿增多,苦不堪言。通過仁濟醫院互聯網醫院,他向醫院副院長、泌尿科主任薛蔚咨詢,參照既往各項檢查檢驗,醫生幫助其調整用藥,服用一段時間后癥狀逐漸得到了改善。通過仁濟醫院互聯網醫院,醫生還幫于偉預約了后續的磁共振檢查。

仁濟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薛蔚出診互聯網醫院,為患者在線提供問詢、配藥、預約檢查等服務。

上一篇:醫護呼叫器系統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踐行大健康理念 創建互聯網醫院醫聯體“1236N”醫療健康服務
返回
下一篇:醫院ICU對講系統 輝煌這五年|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診療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