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一年前,烏鎮互聯網醫院上線,正式拉開互聯網醫院的序幕。一年后,隨著寧夏互聯網醫院的啟動,國內各省市的互聯網醫院數量達到30余家。對于創造了諸多個 “元年”的2016年而言,互聯網醫院已然成為又一個現象級模式。
和VR、人工智能等領域所表現出的瘋狂所不同,經歷了2013年的暗流涌動,2014年的蜂擁而至,2015年的風生水起之后,2016年互聯網醫院所經歷的仍然是一場破冰之旅。2016年宣布成立的互聯網醫院多達32家,涉及的范圍涵蓋了線下醫院、移動醫療平臺、醫療投資者、地方衛計委等等,但互聯網醫院并未被賦予準確的概念,看似逐漸繁榮的背后,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爭議。
互聯網醫院遍地開花,或是醫療行業之幸
不久前,騰訊研究院和動脈網聯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醫院白皮書(2016)》,在所統計的36家互聯網醫院中,以微醫、阿里健康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療機構、地方政府作為聯合發起方成為互聯網醫院的主流模式,僅微醫就落地了17家省市互聯網醫院。東軟熙康、智業互聯為代表的IT服務商參與建設了13家,成為互聯網醫院的第二陣營。此外還有醫藥類企業、政府、醫療機構等自主建設的互聯網醫院。
不難發現,諸如微醫等互聯網醫療機構業已成為推動互聯網醫院建設的中堅力量。從春雨、平安好醫生等輕問診模式,到打通線下實體的醫療閉環體系,再到互聯網醫院的出現,在這場針對醫療行業的攻堅戰中,互聯網醫療的創業者們可以說是多次試水,而互聯網醫院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之為最為成功的嘗試。
以烏鎮互聯網醫院為例,預約掛號、在線問診、遠程會診、在線復診、電子病歷共享、電子處方、藥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務成為現實,而這些服務在互聯網醫院出現之前,除了預約掛號等基礎服務,多半面臨著政策紅線的限制。這也難怪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大大稱烏鎮網上醫院是中國互聯網創新發展一個縮影。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互聯網醫院的出現標志著移動醫療創業者開始回歸醫療服務的本質,從最初的“流量”思維到醫療服務流程的再造。當互聯網醫院成為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模式,或是國內醫療行業之幸。
一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一年約有70多億人次的門診量,其中將近60%是復診,而醫學界分析認為2/3以上的復診可以通過在線完成,互聯網醫院的市場空間不容小覷。另一方面,國內醫療體系的積重難返,關于醫療改革的討論爭執許久,互聯網醫院對醫療改革的推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地醫療機構、地方政府等同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合作,已經反映出了一些利好的信號。
當然,從更大的層次來說,當互聯網醫院落地寧夏、貴州等中西部城市,也為解決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提供了契機。
不可否認,經過一年的拓荒之后,互聯網醫院已然到了另一個維度的競爭,資質、技術、安全、運營等門檻越來越高,互聯網醫院的窗口期或已經逐漸關閉。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輕投入VS重投入,誰才是互聯網醫院的未來?
單從名稱上來看,網絡醫院、云醫院等似乎都可以納入互聯網醫院的范疇,而在互聯網醫院的模式上也出現了重投入和輕投入的不同思路。
微醫可以說是互聯網醫院的忠實擁躉,而在已經落地的17家互聯網醫院中無不是與當地政府、衛計委緊密合作,與實體醫院來共建的。比如微醫與桐鄉市政府在烏鎮醫院基礎上建立了烏鎮互聯網醫院;四川微醫互聯網醫院落地于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新院區;甘肅互聯網醫院由微醫與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共建;剛剛啟動的寧夏互聯網醫院則是由微醫和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共同建立。
對于重投入的必要性似乎可以從三個方面說起。
1、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要求,只有醫療機構才能開展遠程診療服務。換句話說,互聯網醫療想要提供在線診療服務必須具備醫療資質,并按照相關要求配備必要的場地、床位、設備和醫務人員。
2、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醫院都明確指出所提供的是復診服務,而完善的醫療服務必然包含診斷、檢查、治療、手術等一系列流程。且已經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文件并沒有“虛擬醫院”、“互聯網醫院”等類別,實體醫院是邁不過的坎。
3、互聯網醫院的核心在于實現數據的互聯網互通,比如電子病歷、電子處方、電子監控檔案等,缺少線下醫院的支撐,數據采集也就無從談起。此外,互聯網醫院仍處于市場教育階段,線上線下割裂的醫療服務顯然與初衷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