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談起互聯網+醫療,你首先會想到什么?也許是看病掛號全變成了網上預約、也許是手機里常刷到的各類醫學健康科普內容,也許是西安疫情中緊急啟用的多家互聯網醫院……實際上,最近一起在大眾視野中引起爆炸性關注的與互聯網、醫療同時相關的事件是魏則西事件,發生在2016年。
僅隔5年,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行業生態和大眾印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毫無疑問,互聯網正在重塑醫療健康行業。
行業為什么改變?梳理其中影響要素,有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有互聯網資本入局帶來的高標準改造,有監管政策的助推與規范,更有醫院、醫生們對互聯網的全面擁抱。
互聯網和醫療,是兩個稟性并不相投的領域,它們的融合,到底是醫生先張開雙臂,還是互聯網先遞出橄欖枝?都有,但不同的開局姿態鑄造了不同的企業基因,多樣的嘗試切口也帶來了各異的試錯姿勢。
在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后的今天,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現狀如何?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2021年,大家做出了怎樣的創新嘗試?2022年,行業將向何處去?南都健康聯盟“互聯網+醫療”課題組今起推出系列專題盤點,觀察互聯網+醫療行業在2021年的最新發展。
今日推出的專題第二篇,聚焦公立醫院主導建設的互聯網醫院。由公立醫院主導建設的互聯網醫院,在新冠疫情中大批量上線,發揮了重要的應急功能,在后續常態化運營中經歷了接診慢、效率低的初期試水時期后,找到了提質增效的精細化運營辦法,但專業醫師資源有限的問題在線上也無法回避。
怎樣讓互聯網醫院真正為醫療賦能,而不是變成政策助推下可有可無的擺設?有醫院在積極探索路徑:讓互聯網醫院成為一個互聯網工具平臺,為本院醫生個性化“定制”各類提高效率、管理病患的小工具,而不局限于將線下的問診轉移至線上。
除了公立醫院的努力,有地方管理部門已在嘗試通過線上途徑打通各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通道,進行更為精準的醫療資源統籌和醫患匹配工作。
現狀
公立醫院線下診療量銳減 互聯網醫院持續上線
公立醫院體系仍是我國醫療服務的核心供應方,但新冠疫情發生兩年以來,線下醫院診療量明顯下降。
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的前11個月,全國醫衛機構總診療人次比2019年下降了11.5%。
廣東省的線下診療量也止住增長態勢,大幅減少。2020年,廣東全省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7.27億人次)比2019年減少了18.5%,而在2019年,這個數字增長了5.5%。▼
2011年-2020年廣東省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增速
線下診療的減少,伴隨著互聯網醫院數量和線上診療的增加。2018年初,我國互聯網醫院只有100多家,三年之后的2021年初,我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約500家,達到1600多家。
在廣東,2021年底的互聯網醫院數量已經達到了251家,比2020年多了一倍。
各地的發展步伐并不一致。據《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互聯網醫院數量最多的10省是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海南、四川、上海、寧夏、重慶、湖南,其中山東、廣東、江蘇已超過100家,其中近7成是由公立醫院作為建設主力軍。
2021年以來,公立醫院仍在加速入場。除了廣東互聯網醫院數量翻倍,北京作為最大的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地,在2021年正式批準了多家公立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如,協和醫院互聯網醫院在3月通過審核,成為北京首家獲批的互聯網醫院,5月,中日友好醫院互聯網醫院也揭牌運行。
隨著線下大型公立醫院的迅速入局,公眾對于公立醫院的信任感與認知度都在提升。南都“互聯網+醫療”課題組在2021年6月進行的互聯網醫院認知度與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在不同類型的互聯網醫院中,受訪者體驗過最多、最滿意的均為大型綜合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有82.6%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優先選擇自已曾就診過的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
2021年6月,南都健康聯盟“互聯網+醫療”課題組的調研結果
可以看出,公立醫院互聯網醫院的用戶與醫院線下患者關聯強,互聯網醫院功能被患者視為醫院信息化服務的一部分。
無法化解的矛盾
醫生精力有限,醫療資源在線上也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