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受到疫情影響,慢病患者無法出門問診購藥,許多有慢病的老年人在家強忍不適,更有孕期人群因身體不適焦急萬分。疫情帶來大量的醫療需求擠爆線下門診,同時也加劇了部分病人對線下就醫感染病毒的擔憂。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成為抗疫的“第二戰場”,在疫情中“大展身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一周內連發兩個通知要求就應對疫情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以緩解定點醫院診療壓力,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一時之間,遠程問診平臺遍地開花,部分醫療機構也主動開設了線上問診服務。民眾特殊時期的醫療需求讓互聯網醫療獲得前所未有的市場接受度,成為培育用戶使用習慣的一個契機。
不過,在對未來保持樂觀態度的同時,人們也在擔憂:疫情過去之后,互聯網醫療該如何獲得長足發展?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醫療想要長足發展,需要克服行業自身的不足。其中,最為核心的難題就是如何保證問診過程和處方流轉過程的安全可監管。
政策加持,互聯網助力慢病患者脫離“窘境”
有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的慢性病患者數量已經接近4億。這些患者需要靠長期服藥、定期到醫院復診,來保證自己的健康。按照常規情況,一次慢性病的處方醫保用藥量為4周。大量慢病復診病人需要頻繁掛號續藥,不僅浪費了患者大量的時間精力,也占據了醫院門診資源,導致就診效率低。
疫情發生以來,前文所提到的慢病患者所處窘境,也體現出:在線下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在線就診購藥需求旺盛,互聯網將是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對此,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光磊表示,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復診購藥,可以有效解決患者“因藥就醫“難題;同時,也可以減少來院的患者,緩解醫院的門診壓力,釋放出更多的醫療資源,提升患者看病就醫的獲得感。政策的走向驗證了這個觀點。疫情期間,國家連續發文支持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應用。
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著力解決醫療保障制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意見》提出,創新醫保協議管理,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協議管理,簡化優化醫藥機構定點申請、專業評估、協商談判程序,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建立健全跨區域就醫協議管理機制,制定定點醫藥機構履行協議考核辦法,突出行為規范、服務質量和費用控制考核評價,完善定點醫藥機構退出機制。
在這份《意見》出臺之前,今年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兩部門才剛剛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對符合規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在線處方藥費等實現在線醫保結算。如今,伴隨著該《指導意見》出臺,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有望走向常態化。
長期以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醫保支付,一直是難題,也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互聯網醫療在常見病、慢性病診療上,發揮了極大作用,進一步證明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尤其也凸顯了對分級診療的補充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馬光磊提到,互聯網復診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原本自費的針對常見病和慢性病的“互聯網+”復診將進一步減免,有利于實體醫院線上處方的落地,將顯著提升居民選擇線上問診積極性,驅動居民就醫習慣的轉變,互聯網醫療需求加速增長,進而刺激更多的實體醫療機構建設互聯網醫院。
安全監管是核心難題
從最初的線上問診、掛號發展至今,互聯網醫療產業經歷了此前數年的發展,也曾被資本所追逐,但是卻一直無法真正解決醫療服務的核心難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完全做到診療過程和處方流轉過程的安全可監管。“比如目前政策規定只允許互聯網醫療為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復診開方,但是卻沒有一個很好的方式來界定患者是不是真的在復診。”馬光磊提到,處方是“憑方復診”、“憑方售藥”的基礎,也是醫保報銷的依據,把握好處方信息的真實性,就能夠有效防止線上、線下醫療中的一系列不合規現象出現。因此,無論是出于為患者安全考慮,還是出于為醫保資金的安全考慮,都必須要保證診療過程和處方流轉過程的安全可監管。2019年下半年,國家市場監管方也由于安全監管問題曾對網售處方藥的市場提出很多質疑,網售處方藥也曾一度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