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道
隨著《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落地,互聯網醫療行業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作為醫療服務的主力軍——醫生對互聯網醫療有怎樣的使用體驗和看法,可以給行業帶來哪些思考?
10月30日,在第33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互聯網醫療論壇上,三位來自北京和上海的三甲醫院專家醫生分享了對互聯網醫療的使用體驗和看法。《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雖然三位醫生專業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在積極利用互聯網醫療,并且與線下臨床業務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專家醫療資源優勢,全方位地服務患者,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互聯網醫院是實體醫院的補充,二者是共存和互相依賴的,甚至是一體兩翼的關系。醫生使用互聯網醫療服務患者,現在起步,為時不晚。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醫患使用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積極性,患者和家屬的需求增長很快。用好互聯網醫療工具,心內科醫生很有優勢。”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明洲說。
在北京兒童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朱耀斌看來,在互聯網時代,醫生更應該增強服務意識。醫生是千里馬,而伯樂就是患者。沒有患者的醫生不是好醫生。醫生有品牌才有患者,有患者才有醫術,有醫術才能成為一名更好的醫生。醫生越為患者著想,患者就會越認可醫生。
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心臟中心主任醫師陳筍認為,互聯網醫療能夠為醫生帶來精準的患者來源,讓對口且專業的醫生給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對醫患雙方都帶來好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況下,互聯網醫療給醫生和患者帶來的好處更加明顯。
提升服務能力
從最早的主動把電話給患者,讓患者與醫生隨時保持聯系以更好地服務患者,到后來在老師的個人網站上每周定期回復網絡咨詢,再到在互聯網醫療平臺接診,朱耀斌線下臨床工作之外的患者服務形式一直在變化,他真誠服務患者的理念卻始終不變。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朱耀斌獲得連續三屆“年度好大夫”稱號。
朱耀斌認為,傳統的就醫模式下,醫生和患者在診室交流,所有內容其他人看不到。而在互聯網診療中,其他患者可以看到歷史診療內容。患者可以通過歷史診療內容熟悉疾病和了解醫生,醫生可以獲得更多患者,也有利于醫生建立自己的品牌。
朱耀斌以“悅近來遠,終身服務”為服務理念。他說,在互聯網診療中一定要做到不騙人、不貪心、不夸大,要講究真人、真心、真本事。線上問診是方便患者咨詢醫生的途徑,醫生不要總想著把線上的患者引導到線下門診。幫助患者的形式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做手術才是幫助患者。網上的患者來自天南地北,可以根據病情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他推薦合適的醫院和醫生,這也是對患者的幫助。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醫生一定要真誠地對待患者。品牌、患者量、手術質量和水平,對一個好醫生而言缺一不可。
此外,朱耀斌指出,短視頻時代給醫生健康科普帶來了新機遇。
作為一名小兒心內科醫生,陳筍面對的患者群體比較特殊。“小兒心血管疾病相對比較小眾,患者往往難以找到專業對口的醫生。經過與患者交流我才知道,很多患者是通過網絡和其他患者的推薦找到我的。患者的推薦比醫生的吆喝與宣傳好得多。”
陳筍使用了多個互聯網醫療平臺,不過部分平臺不精準的患者推薦耽誤了醫患雙方的時間,也讓他“比較惱火”。陳筍說:“有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用得比較惱火,來問診的都是拉肚子、咳嗽、感冒的患者,而我們沒那么多時間回答這些不對口的健康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