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9月1日是第十四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8月28日,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召開發布會,宣布將以第三方機構身份正式啟動“城市健康指數”評估工作城市體檢?清華同衡,依托“大數據+大健康”為健康城市建設精準畫像。
科學監測評估 助力“健康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并將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重要抓手。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加強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監測與評估。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鎮”。
對此,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院長姜勝耀認為,“城市健康指數”第三方評估有利于健康城市建設的政策效果追蹤和查弱項、補短板,更將成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智慧化、韌性化的著力點。
相對全國愛衛辦2018年開展的全國健康城市指標評價體系,全國愛衛辦副主任、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指出,兩者應該是一個補充和互相參照的一個關系。全國愛衛辦于2018年開展了健康城市評價活動,這是建立在自1989年開展衛生城市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在對衛生城市做出一個評價后,評估該城市是否已經達到健康城市的水平。而“城市健康指數”第三方評估,用多元、實時的數據,定期給城市健康狀況做一個體檢,看看哪些地方哪個系統有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特色指標體系 為城市健康精準畫像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表示,經過近一年的籌備、調研和專家論證,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遵循“指標體系有邏輯、指標來源有數據、指標方法有支撐、指標結果有價值”原則,構建起特色的“城市健康指數”評估指標體系。
該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介紹,該指標體系共包括5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50個三級指標,“這些指標是經過層層篩選和反復論證后確定的,綜合考量了指標的相關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通過綜合方法確定指標的權重,力爭能較為客觀、準確地反映每個城市的健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60%的三級指標都為“大數據”和“創新數據”。在50個三級指標中,有15個來自地圖及遙感大數據,15個來自社會、商業大數據。例如身體健康信息搜索指數、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指數、手機安裝醫療健康類app用戶比例指數,主要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社區健康設施可達性指標,來源為地圖信息點數據庫;城市熱島指數基于地表溫度反演和熱島效應識別。
王宇特別強調,評價體系既要統一城市體檢?清華同衡,還要考慮地域環境、城市級別與社會經濟水平的差異。“城市健康指數”第三方評估不會排名次,不搞“一刀切”,而是采用分類分檔方式,引導城市管理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健康城市建設的薄弱環節和如何改進中去。
開放創新平臺 公開招募合作伙伴
“城市健康指數”第三方評估工作的近期計劃是主要針對健康城市試點和部分國家衛生城市,完善評價體系;之后計劃將評估范圍覆蓋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未來還將每年發布城市健康指數總報告和若干專項研究成果,推出藍皮書,形成持續不斷的發布機制。
截至8月底,在研究院“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相關部委統計數據基礎上,已有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醫患體驗研究基地、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大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參與數據支持和指標研究合作。
尹稚表示,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致力于將“城市健康指數”評估平臺打造為開放性的大健康生態系統。“我們歡迎更多地方城市、數據源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入,打破‘數據孤島’,激發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數據紅利和健康紅利,推動健康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尹稚補充,除了數據的共享和開發,雙方還可采取合作研究、聯合調查、試點示范、典型案例、舉辦學術活動、推動品牌傳播等靈活多樣的合作形式。
作為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在健康城市領域具備深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國家政策評估經驗、長期的城市規劃實踐和大數據技術積累,并為此次“城市健康指數”工作專門組織了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和專家顧問團隊。首批專家包括國家疾控中心、北大人民醫院、山東大學和中山大學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健康城市領域的權威專家。(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