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創新,深化醫療健康智能化服務應用,促進衛生健康便民服務能力提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和《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一)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
1.依托醫療衛生機構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允許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的基礎上,在確保醫療質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執業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構建覆蓋醫療服務全流程的線上線下新模式。公立醫院先行先試,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民營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建設。2018年,在部分公立醫院試點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探索建立互聯網醫院管理規范體系。2019年,全面啟動互聯網醫院管理規范體系建設。2020年,全市所有三級以上醫院全面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大數據發展局)
2.醫療聯合體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協同,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促進醫療聯合體內醫療衛生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所有醫療聯合體內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超聲等服務,所有區縣級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并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完善責任權利機制,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構建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2019年,全市依托醫療聯合體建成40個區域遠程醫療中心,輻射本區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遠程醫療服務基本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爭取國家多模態醫學影像分中心落戶重慶。(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二)著力提升“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
3.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服務等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整合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信息,促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范使用。以高血壓、糖尿病等為重點,加強老年慢性病在線服務管理。以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整合現有預防接種信息平臺,優化預防接種服務。鼓勵利用可穿戴設備獲取生命體征數據,為孕產婦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信息管理、隨訪評估和分類干預。2018年,初步形成個人健康基礎信息標準規范,逐步向公眾開放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查詢。2019年,開展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業務信息系統和婦幼健康服務信息系統建設。2020年,完善個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個人健康信息整合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4.按照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工作統一部署,建立健全醫療健康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機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在科研和便民服務方面開展合作,整合區域醫療衛生信息資源,結合人群流動、氣候變化和互聯網行為等大數據分析,加強疾病流行趨勢預測和智能監測,開展全市疾病預測體系建設試點,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2018年,出臺全市衛生系統醫療健康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發布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模型。(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大數據發展局)
(三)優化促進“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5.依托全市統一號源池,推進家庭醫生簽約轉診預約應用,方便簽約群眾掛號就醫轉診。2019年,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并促進該平臺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突出重點人群,為公眾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上線下簽約服務。2020年,全面推廣應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