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題:多措并舉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我國不斷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新華社記者李恒、董瑞豐
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網+醫療管理辦法,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國家衛生健康委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不斷提升。
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健康醫療大數據提高群眾獲得感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國家出臺關于促進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推動形成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服務為引領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在山東,當地積極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提倡“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已經發放電子健康卡1.49億張,93.2%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了線上惠民便民服務,切實提高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遲蔚蔚介紹,山東省深化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充分發揮大數據中心海量數據資源優勢,構建更加全面、科學、客觀的健康指數評價體系。
老年人看病就醫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毛群安介紹,我國推動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合理保留傳統服務窗口。同時,進一步優化網上預約掛號、網上問診等相關技術與服務流程,提供語音咨詢引導服務等互聯網+醫療管理辦法,盡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當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加快與醫療行業融合。毛群安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堅持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在全國31個省份開展“5G+醫療健康”創新試點項目987項,在上海、浙江、安徽等15個省份開展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和社會治理實驗,在北京、山東、海南等12個省份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均取得階段性成效。
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全面提升 數字抗疫成新亮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注重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應用,數字抗疫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毛群安說。
據介紹,在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健康”發揮了突破時空限制、免接觸的優勢,在保障患者特殊時期就醫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開辟了線上抗疫的“第二戰場”。
此外,為節省就醫費用,減少跨院顧慮,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工作。目前,部分區域、部分醫院和醫聯體在實現了互通共享基礎上,以應用為導向,逐步實現全國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
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形成了全國核酸檢測結果數據庫、全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數據庫,群眾可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以及各地健康碼查詢本人的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記錄,以此便利人員安全有序出行。
“下一步,我們從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等群眾關心的‘痛點’入手,開展攻堅行動,進一步實現醫療信息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互通共享。”毛群安說。
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作用 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搭建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目前全區基層電子病歷規范率達95%以上;山東省通過健康檔案“點對點”開放,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資產,享受個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近年來,我國多地針對不同群眾就醫需求,多措并舉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