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從2014年“春江水暖”,到2015年成為投資界“香餑餑”,互聯網醫療已引發包括諸多上市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的共鳴,成為健康醫療服務行業的投資大熱點。與此相應的是,互聯網對醫療服務行業的重構與推動正加速進行
近日,在清科集團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來自騰訊投資、紅杉資本、IDG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以及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春雨醫生、丁香園等醫療服務公司和移動互聯網醫療新秀齊聚展開頭腦風暴。上證報記者采訪獲悉,新醫改至今已有六載,而回看新醫改發展至今給投資界帶來的最大變化,則是“互聯網+醫療”的投資旋風。天津海達創投執行總經理劉杰直言:“2010年很少有機構或創業者看到互聯網與醫療所蘊藏的機會,但2015年互聯網醫療無疑迎來發展機會,包括對醫療服務,解決供需關系方面所作的貢獻和對這個領域的沖擊,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機會是明明白白擺在投資者面前的。”
新醫改的“互聯網+”機會
日前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撰寫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指出,融合和跨界已成為2014年醫療健康行業增長的新趨勢。以移動醫療和處方藥電商為代表,藍皮書認為,較之醫藥行業,來自互聯網領域內的企業對投資互聯網醫療似乎更加主動,特別是以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對于醫療和醫藥產業的顛覆性沖擊將是未來醫藥健康市場的一個主要趨勢。在處方藥電商領域,目前業內主流的醫藥流通企業和主要互聯網電商幾乎都完成了對處方藥電商的前期布局。
其中,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所掀起的互聯網醫療投資熱潮一直備受市場矚目。在上述的投資與并購大會上,騰訊首次向外界傳遞其在互聯網醫療中的定位。騰訊投資執行董事穆亦飛認為,互聯網并不會顛覆醫療,騰訊將作為醫療服務行業的“修路者”,“利用互聯網技術鋪平醫療服務的道路,讓患者、醫生、醫療機構等能夠充分享受互聯網醫療所帶來的高效醫療服務效果。”在穆亦飛看來,相較前沿理念,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對現有體系改造。穆亦飛表示:“互聯網醫療是服務而不是簡單商品,不能脫離線下和專業人群。所以騰訊一直認為醫生是不會失業的,醫生永遠是醫療服務的核心。此外,數據是服務的核心。騰訊希望做一個大的數據平臺來支撐各個創業公司,或者生態環境的數據整合。”
不過,IDG資本合伙人章蘇陽認為用互聯網改造醫療體系難度很大。“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基本上是信息能越對稱的東西就越有價值,它的效率提高越多。醫療是什么?現在從全國的角度來講,除了醫療以外其他都是過剩,當一個供不應求的產品出來的時候,你要改造它及其難的。”章蘇陽表示。
盡管難度很大,但資本市場已經熱捧互聯網醫療概念股。紅杉資本合伙人陳鵬輝表示,國內資本市場越來越有利于醫療企業的退出,包括不盈利的做新藥的企業,我們看到新三板也有好幾家,說明一個新的資本通道已經打開。
移動醫療的四種商業模式
進入互聯網醫療的大風口,圍繞移動醫療展開的細分領域投資風速最為強勁。最新發布的《2015移動醫療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我國移動醫療用戶規模為0.9億,對比我國醫療高需求人群規模(2.2億人)以及年就醫總人次(約70億人次),移動醫療尚有巨大增長空間。2014年以來,資本市場對移動醫療領域的關注度逐漸提升,行業投融資活動頻繁,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展開移動醫療領域的跨界布局。有數據顯示,2014年整個中國移動醫療的融資達到6.9億,發生的可統計的投資事件73件。這個趨勢也從早期的A輪融資逐漸向B、C輪發展。
目前移動醫療應用按功能與受眾的不同,可分為預約掛號(掛號網、健康之路為例);問診咨詢(春雨掌上醫生、好大夫在線等);醫藥服務(1號藥店、掌上藥店等);資訊文獻(丁香園、丁香醫生、藥口袋);慢病輔助、醫療信息化。業內人士指出,移動醫療行業處于發展初期,正由線上咨詢入口向線上問診、醫藥電商、預約掛號等O2O模式轉變、借助移動端實現線上與線下資源的醫療服務閉環將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