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疫情催熱互聯網醫院,是機遇還是挑戰?
據統計,2018年,全國互聯網醫院僅有100多家;2020年12月,全國互聯網醫院就激增到了1000余家;2021年6月,這一數據上升到了1600余家。
在互聯網醫院規模突飛猛進的背后,是人們就醫需求由線下向線上遷移。2020年,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完成互聯網門診人次27076,較2019年增加454%。2020年1月至4月,山東省立第三醫院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量約為4萬人次。
為確保患者咨詢能得到及時回復,醫院實行兼職與專職并行的“雙軌制”互聯網醫生組織模式。
互聯網醫院系統建好了,卻“不敢”上線?
收費標準,是其中一個原因。根據省醫保局2019年11月發布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實施意見,互聯網復診收費標準為每次6元。這一規定有效避免了互聯網醫院可能出現的亂收費問題,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生的熱情。
“很多大夫都去了第三方平臺接診,一個號定價二三百,甚至四五百。畢竟是業余時間,我們也不能強制排班。”某醫院管理人員表示。
互聯網醫院模式同質化嚴重?
目前,互聯網醫院的醫療服務主要集中于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其醫療風險較低,最符合醫療安全的要求。但從疾病屬性和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角度,這種較為單一的診療范圍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線上診療服務的創新發展。
互聯網醫院還需通過政策引導扶持與法規監管指導的結合,在業態創新與風險規制的動態變化中開辟一條合法合規、不斷優化的發展道路。
如何實現更大力度更大范圍統籌,降低就醫成本?
為實現互聯網醫院的開放合作,醫院正在摸索診療信息互通共享,如果得以實現,患者在互聯網醫院醫聯體任意一家機構就診的診療信息,就可以與其他醫院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銜接,不斷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目前采用“醫院+互聯網”模式的醫院中,三級醫院占到55%,與其他等級醫療機構相比比例較高。雖然對于公立三甲醫院來說,將患者分流到線上可以提升患者就醫效率,但也增加了大醫院的虹吸效應。只有對互聯網醫院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才能更好地推進醫聯體和醫共體的建設。
山東完成互聯網醫院審批241家,成為國內互聯網醫院數量最多的省份
互聯網醫院的“快”與“慢”
□本報記者陳巨慧徐晨
實習生張皓琛
疫情之下,在市場需求和政策雙向驅動下,互聯網醫院數量激增。作為未來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聯網醫院發展態勢如何,又遇到了哪些問題?記者近日在濟南、青島、日照等地進行了蹲點調查。
疫情催熱就醫新模式
8月12日中午12點10分,在內鏡室忙了一上午的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市南院區消化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曉宇,打開手機上的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工作臺。
點開線上問診專區,出現一條56歲的王先生發來的圖文問診信息:“2021年7月14日在濰坊查體做腸胃鏡發現有息肉,經活檢診斷為腺瘤性息肉。具體如圖。請問這種息肉想要來青大附院做手術掛消化內科還是胃腸外科呢?是否還需要再檢查一次,還是直接可以內徑切除?”
李曉宇點開附件中的電子腸鏡診斷報告單和病理檢查報告單,放大后仔細查看。“他的息肉大小不一樣,有8毫米的,有4毫米的,這樣的可以在門診切。”對病情有了基本了解,李曉宇并沒有直接下判斷,她輸入“你好”,對方也很快回復,問診以聊天的模式進行。
李曉宇介紹,很多患者做胃腸鏡之前會通過這種方式了解預約時間和術前用藥等情況。有的患者做完檢查后第二天出檢驗結果,可大夫當天并不坐診,通過互聯網醫院就可以隨訪咨詢。“出院的患者出院記錄上都會印上互聯網醫院的二維碼,患者掃二維碼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聯系到自己的主管大夫。對于外地的病人來說,就不用再來回跑了,把檢驗報告之類的傳上來,我們就可以對他進行健康指導。特別是疫情期間,非常方便。”
疫情期間,如何在滿足就診需求的同時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成了擺在醫院和患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互聯網醫院憑借其無接觸就醫的優勢脫穎而出。據統計,2018年,全國互聯網醫院僅有100多家;2020年12月,全國互聯網醫院就激增到了1000余家;2021年6月,這一數據上升到了1600余家。在互聯網醫院數量突飛猛進的背后,是人們就醫需求由線下向線上遷移。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國家衛健委的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臺診療咨詢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20多倍,處方量增長了近10倍。這樣的需求增長,對互聯網醫院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