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摘要】目的:建設智慧門診,提升大型綜合醫院門診整體服務水平,提高門診患者滿意度,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方法:通過對醫院門診現有的流程進行梳理總結優化,并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覆蓋院前、院中及院后全過程的移動智慧門診系統。結果:智慧門診的建設突破了門診狹隘的院中信息化建設格局,實現門診服務全流程閉環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社會效益。結論:智慧門診能切實提高門診服務水平和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門診患者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關鍵詞】智慧門診;系統;探索與實引言近年來,在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醫療設計技術的不斷進步下,醫療行業逐漸發展出了新的一類醫療模式:智慧醫療———智慧門診。智慧醫療()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改革傳統處方、病歷、檔案為“電子處方”“電子病歷”和“電子檔案”,利用全程電子信息管理模式,極大提高了醫務人員優勢配置和醫療效率。21世紀初,英國衛生系統緊接其后制訂衛生信息化策略,并逐步建設了世界最先進的醫療信息系統。2009年美國IBM公司彭明盛等依據智慧地球的理念,提出包括智慧醫療在內的現代科技六大推廣領域。其中有關智慧醫療的概念尚未明確,目前較為流行的說法是指以材料、信息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框架,整合科技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和醫管部門,構建醫療技術和信息交互平臺,進而實現患方、醫療機構、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和健康管理機構的有效互動,最終達到智能醫療生態圈需求。
本文將以南京腦科醫院智慧醫療中的智慧門診服務為例,通過分析其在醫療機構實際應用的優點及弊端,為智慧門診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建議。門診智慧醫療運作流程及主要功能我院目前智慧醫療服務囊括了自助機、手機APP、支付寶服務窗口、微信服務窗口,這四者基于HIS融會貫通,下面主要介紹我院自助機服務系統,我院自助機掛號流程。(1)掛號。目前自助機分市民卡、省醫保卡等實名制卡及醫院自費卡兩類型、根據實名制要求,僅市民卡、省醫保卡、實名制的醫院自費磁卡可以在自助系統中掛號。(2)預約掛號。我院自助機系統可以讓已實名制的患者預約3天的號源。(3)預約取號。分為網上預約取號、現場預約取號、診間預約取號、醫生加號取號。對于網上預約取號,醫院實名制自費卡,可刷卡或輸入磁卡號,再輸入網上預約服務密碼,并由自助機后臺程序將網上預約患者名字和醫院本地數據中患者名字進行核對,名字一致者才準許取號;市民卡、省級醫保卡可以直接在自助機上插卡取號;對于現場預約取號、診間預約取號、醫生加號取號,醫院實名制自費磁卡和市民卡、省醫保卡都可以直接進行取號。智慧門診系統的探索與實2.1院中模塊(1)費用支付功能患者就診后,可通過多方式多途徑支付繳納相關診療及醫藥費用,包括微信支付、診間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
(2)智能采血排號服務門診患者支付抽血費用后,通過智能終端即可完成排隊取號服務,避免患者現場排隊等候。(3)智能檢查設備預約服務門診患者支付檢查費用后,系統根據規則算法、各檢查實時等候人數情況,智能提示患者預約各檢查的時間,保證患者盡量短時間內完成檢查并且避開不同檢查之間的時間沖突,對于已預約項目,還可以改簽或取消預約,方便患者自主安排檢查時間。(4)智能床位預約管理智能床位預約實現與全院床位管理中心系統無縫對接。對于轉住院的患者,醫生下達電子住院證后,系統根據相應科室的床位使用情況智能提醒患者預約床位,保障患者能及時入院治療。(5)信息查閱功能檢驗檢查報告審核發布后,智慧門診及時推送提醒消息給患者,患者即可以及時方便地查詢自己的檢驗檢查報告信息,節省患者時間。2.2繳費及檢驗信息查詢醫院在保留部分人工窗口的基礎上,上線的微信公眾號可進行預約掛號、當日掛號、繳費、就診記錄查詢、檢驗結果查詢等服務。醫保患者繳費時可以實現醫保費用實時分割,患者只需要支付個人部分即可。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的互聯網繳費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排隊時間,從以往人工掛號繳費10多分鐘,減少到現在不到1分鐘,從而達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目的。
在未上線智慧門診前,患者通常要到醫院現場實地領取門診檢查報告,不僅可能侵犯患者的隱私,還可能增加醫源性交叉感染的風險。上線智慧門診后,為患者提供線上報告查詢服務,患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查詢報告單結果或在報告自助終端進行打印。2.3加強智慧門診宣傳對我國移動醫療相關APP使用的現狀進行深度調查,研究結果顯示357與者中約有63.03%下載并安裝了手機門診APP,其中僅15.87%的參與者對APP使用表示滿意。由此可得出醫院需加大智慧醫療門診項目宣傳力度,并進一步完善APP相關功能應用場景,讓患者更快更簡便地接受并有效使用智慧門診服務。大眾媒體對醫患雙方溝通交流的影響巨大,醫療機構可以利用媒體的正面積極效應,大力宣傳智慧門診,改變部分患者對醫療衛生體系的刻板印象,讓多數患者更加信任醫生。醫療機構也需積極響應患方對智慧門診服務的有效反饋,以期更好地改善醫療服務系統。結語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語音識別等各項新型技術在門診管理的不斷深入,將會更惠及廣大人群。同時在日常健康監測和提前預測方面,能夠通過簡單便捷的方法達到自動監測健康的目的,從而對疾病做出預判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