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在IMS出現之前,軟交換被認為是提供VoIP及其他NGN業務的理想體系架構。但自從3GPP在其3GR5中提出了IMS以來,人們給予其極大的關注。從眾多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到全球通信網絡產品供應商和電信運營商,無不在研究IMS及其對下一代網絡的影響,進而引發出IMS是否能成為NGN發展方向的討論。可以說,IMS的出現,給本已在基于軟交換的NGN網絡技術方面達成的共識帶來了新的挑戰,也使得整個電信網絡的演進變得復雜起來。
曾幾何時,軟交換被炒得沸沸揚揚,幾乎成了NGN的代名詞。但時至今日,軟交換似乎已成明日黃花,IMS卻成了人們眼中的NGN技術的最佳選擇,受到業界的大力推崇,熱度不斷上升。那么究竟軟交換、IMS和NGN之間是什么關系下面做一個簡單分析。
NGN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網絡概念,它涵蓋了從交換、接入、數據承載、傳輸、移動到業務和應用等電信網絡的所有領域。因此,在談及NGN時,必須說明具體指的是什么領域。本書只討論交換網絡層面上的下一代網絡,也可以說是下一代交換網絡。
一、下一代交換網絡的兩種技術
從目前已有的技術來看,軟交換和IMS是下一代交換網絡的兩種比較合適的實現技術。軟交換和IMS實現的目標是一致的,均是構建一個基于分組的、層次分明的、控制和承載分離的、開放的下一代交換網絡。不同點在于軟交換技術提出得比較早,對電話語音業務、IP接入、非IP接入以及與PSTN、VoIP互通等方面考慮了不少,但對移動性管理、多媒體和增值業務等的提供卻考慮不多,故缺乏比較整體的標準。因此,就目前的軟交換技術而言,它們只是下一代交換網絡的初級階段技術。IMS是3GPP在R5核心網絡結構上引入的一個多媒體子系統。其最初的出發點是為了在移動網上以最大的靈活性提供IP多媒體業務而設計的一個業務體系框架。后來,由于其良好的開放性和全分布式架構,能做到控制與業務分離、與接入無關和支持移動性管理,而得到了ETSI、ITU-T等NGN相關標準化組織的認可,并作為其所研究的下一代網絡的基礎。因此,除非特別指明是3GPP的IMS或TIPSAN的IMS,否則IMS就泛指一種NGN網絡技術,即遵循3GPPIMS業務網絡體系框架的、以SIP為中心的一個分布式網絡架構。
下面從應用定位、網絡架構設計以及網絡協議使用等方面對軟交換與IMS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分析。
1、定位上的區別
軟交換重點解決的是PSTN的IP化的問題,同時考慮IP化之后的新的業務提供方式。解決的重點在于語音類的業務,同時有一些語音與IP網結合的業務。IMS重點考慮的是IP多媒體業務,包括文本、消息、視頻、網絡內容、流媒體等綜合業務,這是移動網絡和固定網絡共同的需求。
理想的解決方案是融合軟交換和IMS,將軟交換作為部件融入到統一的IMS架構中,形成一個融合的核心網,同時解決PSTN/ISDN業務繼承和IP多媒體業務提供的問題,這應該是廣義IMS追求的目標。
2、網絡架構上的區別
軟交換系統缺乏完整的網絡架構的定義,實際部署時軟交換設備會作為一個物理部件去部署。IMS定義的子系統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網絡架構,它考慮了用戶移動性的需求,因此在用戶注冊、路由尋址等方面考慮了更多的分離性,同時基于對業務開放性的要求,在業務提供方面也采用了業務處理和業務分發分離的架構,IMS的各功能實體中體現了更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雖然IMS定義的這些邏輯實體原則上講也可以放置在同一個物理部件上,但實際部署時,從整體網絡的移動性、業務開放性等方面考慮,往往會選擇分散的部署方式。
3、SIP協議應用上的區別
SIP協議被公認為是下一代網絡的核心應用協議。SIP協議的基本出發點是會話控制,會話可以是基于連接的(例如點對點的通話),也可以是非連接的(例如IM、Presence等)。傳統的通信方式更多地是人與人的基于連接的通話,這是傳統交換機和軟交換系統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于人與人的非連接的通信,以及人與內容的通信方式,SIP協議的真正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所以,軟交換支持的SIP協議,可以認為多數是SIP功能的子集,主要還是基于連接、基于呼叫的應用。IMS的SIP協議,在業務觸發方式上保證了其處理的將是多種通信方式,是SIP協議的全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