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千呼萬喚始出來!2011年12月31日,備受關注的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終于公布,這一次共有61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牌,加之前兩批頒發的40張牌照,至此,中國人民銀行共頒發了10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
對此,北京賽迪創新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決策事業部總經理徐錕在接受C114專訪時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標志著央行將第三方支付放到了一個合法的地位,規范了行業的發展,對整個行業提供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牌照發放后機遇挑戰并存
賽迪投資顧問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1年)》顯示,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僅在彌補銀行服務功能空白,提升金融交易效率等方面表現突出,同時在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完善現代金融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內電子商務的興起,第三方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
2011年5月26日,央行頒發了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8月31日,央行頒發了第二批13張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央行再次頒發了6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
據C114了解,第一批獲牌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從事全國的支付業務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從事地方業務為主,獲得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的企業占比較多。
在第三批獲牌的61家企業中,業務類型覆蓋了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五項業務,與第二批獲批的牌照一樣,主要還是以預付卡發行受理為主。
第三批獲牌企業中,有32家獲得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業務開展地域都限制為部分省市和地區,其中31家只獲得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一張牌照,只有北京首采聯合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還獲得一張互聯網支付牌照。
此外,在61家企業中還獲得移動電話支付牌照9張,9家企業開展業務地域都為全國;獲得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互聯網支付牌照分別為3張、14張和17張;而在第三批獲牌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中,沒有一家獲得貨幣匯兌業務牌照。
在徐錕看來,“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之后,對于第三方支付企業而言,只需要在這個政策的保障下,對于技術創新、客戶服務、客戶價值等方面進行提升。但是,牌照發放后的挑戰也是非常大的,他指出,“央行2號令提出了很多針對支付企業的門檻,如果某些企業在資金風險管理、安全、技術、服務水平、客戶價值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可能會因為拿不到相應的資質而面臨被行業淘汰的風險。”
運營商具備先天優勢
在本次61家獲牌企業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三大電信運營商都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中國電信的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的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其實,早在前兩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時,三大電信運營商就提交了申請資料。那么,為何在首批和次批牌照發放時,三大電信運營商都沒有獲牌呢?徐錕分析稱,主要是因為運營商之前在支付的一些細分領域具備先天優勢,這些優勢足以使其形成行業壟斷地位。
“電信運營商具有大型國有企業的背景,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業務實力、品牌優勢、規模優勢和合作資源,這將成為其第三方支付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條件,這些優勢使得電信運營商一旦拿到了牌照,就會對傳統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造成較大的沖擊。央行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主要是為了平衡整個第三方支付的競爭格局。”徐錕說。
不過,運營商在進軍支付領域的道路上也不可能暢通無阻,他們將面臨傳統支付企業的競爭。徐錕指出,“與支付寶等成熟支付企業相比,電信運營商作為行業新進入者,其支付公司起步較晚,在軟硬件及對自身第三方支付產品盈利模式、資源投入調配等方面的考慮還不夠周全。加上目前支付寶、銀聯等成熟企業已強勢介入運營商看好的移動支付領域,運營商未來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開展業務創新將成為其重點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