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IT消費化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現在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允許員工帶上自己的設備(BYOD)接入工作場所的網絡進行個性化辦公,這無疑能夠使工作更加高效并富有創造力,與此同時,BYOD還為企業逐步轉變舊有的刻板IT管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然而,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間的戰爭永遠不會停止,BYOD就是一個例子,它也帶來了諸多挑戰。BYOD使用戶隱私和可訪問性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于是網絡、數據以及設備的安全問題隨之暴露出來。今天,企業需要面對林林總總的BYOD安全陷阱,尤其以下5項最為突出。
帶寬消耗,工作效率低下
許多企業已經發現,相比于企業自有的桌面終端,移動設備往往不具有同樣嚴格的安全策略執行能力。這一差距誘使許多員工嘗試使用其移動設備來訪問視頻流、在線游戲等許多被企業安全規則拒絕的應用程序,無形中也占據了企業的網絡帶寬,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讓員工自有設備無序進入工作場合將必然會是安全管理的夢魘,錯誤的終端配置和惡意的無線接入會導致網絡的不穩定,甚至間接在網絡上造成拒絕服務攻擊。
設備感染惡意軟件(Malware)
員工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比公司的電腦更容易被感染,因為大多數員工并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資源來實現充分的自我保護。更棘手的情況是,針對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和應用的Malware層出不窮,大部分基于零日漏洞攻擊,設備尤其是智能終端一旦感染,Malware將通過空中接口或者藍牙等通道,通過自動調用短信、郵件、文件共享或訪問Web頁面等手段擴散開來,令企業防不勝防。
數據和設備丟失
據業界權威調查,此項公認為是企業最大的BYOD安全挑戰。員工的個人隱私或企業的關鍵業務數據可能被蓄意破壞。終端的數據偷偷地被感染的Malware發送到網絡上,設備之間無意或惡意的數據共享,或者設備丟失或被盜,都可能給組織和個人造成經濟損失。員工自有設備缺乏有效的安全保護,如自動化的配置管理或基于終端的安全軟件,設備之間數據流的可見性和數據防丟失措施也無法實現。但是,反過來說,為了安全起見,企業應該收集和監測個人終端的哪些通信數據呢?例如GPS這樣的數據是否應該納入收集的范圍,雇主這樣做在法理上能否站得住腳?
針對移動設備的攻擊
黑客們開始認識到,存在于移動設備的某些數據是潛在的巨大金礦,游蕩在公共無線網絡的黑客無時不在想法竊取未受保護的數據。而未經授權的應用程序商店也放大了這一風險,因為它們可以輕易地分發移動應用程序,其中一些是不合法的。黑客可以變得很世故,偏向用少量的代價去攻擊高價值的目標,2011年某機構的安全分析報告統計了BYOD終端遭遇到的Malware,其中80% 以上可用來對付黑莓手機,這和黑莓手機顯著的商務身份有很大的關系。
設備間安全策略的不一致
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行業標準或政策適用性的差異化案例乏善可陳。琳瑯滿目的移動操作系統的版本,再搭配各種各樣的硬件平臺,我們將很容易看到這當中衍生復雜問題將是如何地迅速。廠商會發現其將很難支持不同的配置管理文件,并很難針對不同的業務單元和不同的員工角色實施不同的安全等級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這些挑戰并非前所未有。過去,企業能夠通過一定的設備或軟件/套件鎖定裝置,以確保用戶遵守安全規定,但這種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在BYOD的世界,企業想要在愜意地享受BYOD帶來的好處的同時,避免遭遇繁雜的安全事故并因此付出高昂代價,就必須在安全控制手段、安全策略和流程上有所革新。另外,從合規性的角度來看,企業除了考慮和部署安全風險管理,還應該明確員工的責任。比如,如果發現員工違反安全策略或損害業務數據,擦除員工終端上的數據在法律上是可以接受的。最后,真正巨大的挑戰是,企業如何才能做完這一切而不會干擾到員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