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光,不僅是支持生命的重要能量,也是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源。顯然,如果沒有光,就不可能有我們現在的文明。正是光,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信息資源。由于安防界要和光打交道(因為安防監控的場景離不開光),因而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光的基本性質及其度量。
光的基本性質
很久以前,人們就對光學現象進行了研究,并認識到光有直線傳播的特點。在17世紀,牛頓根據光直線傳播的現象,提出光是由光源飛岀的微粒流的假說,認為這些微粒在均勻媒質中沿著直線方向等速度飛行,并以微粒流的觀點對反射和折射定律做了解釋。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發現了許多用光的直線傳播概念不能解釋的較為復雜的光現象,如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于是惠更斯、楊氏和費涅耳等提出了光的波動學說,認為光是發光材料中分子振動的結果,這些振動通過一種假想的彈性媒質,以水波一樣的方式傳播出去。光的波動理論能夠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現象。到I860年,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建立后,才認識到光也是一種電磁現象。原來光和無線電波一樣,也是一種電磁波,只不過光的波長比無線電波短得多而已。
電磁波包括的范圍很廣,如現在已經發現的宇宙射線,其波長小于幾個皮米(lpm=10¯¹²m), 而廣播用的無線電波的波長則達上千米,它們都屬于電磁波的范疇。光波僅僅是電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它包括的波長區間約從幾個納米(lnm=109m)到1mm左右。這些光并不是人眼都能看得見的,其中只有波長從380nm到780nm范圍內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眼感光細胞的直接感覺。這一段波譜我們稱為可見光區(即380-780nm,必須牢記,這樣才不會錯誤說岀大于700nm的是紅外光)。為了清楚起見,分別將紫外、可見和紅外光部分放大,如圖1-1所示。在可見光中,波長最短的是紫光,稍長的是藍光,以后的順序是青光、綠光、黃光、橙光和紅光,紅光的波長最長。而在不可見光中,波長比紫光短的光稱為紫外線,比紅光長的叫紅外線。表1-1列出了光的各個波長區域。波長小于200nm的光成為真空紫外,因為這部分光在空氣中很快被吸收,所以只能在真空中傳播。
圖1-1 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波長
現在常用的光波波長的單位是微米(卩m).、納米(nm),其關系為1pm=103nm„應當指出,圖1-1和表1-1只表示各波長區間的大致范圍和相互位置,并沒有也不可能給出區間的嚴格界限。實際上,各個區域之間都是逐步過渡而不是截然分開的。
表1-1光的各個波長區域
波長區域/nm 區域名稱
10 ?200
真空紫外區,遠紫外區
紫
外
區
200?300 日盲區、中紫外區
300?380 大氣紫外窗口,近紫外區
380?420 紫光 可 見 光 區
420?450 藍光
450?490 青光
490?560 綠光
560?590 黃光
590—620 橙光
620?780 紅光
780?1 500
近紅外區
紅
外
區
1 500-10 000 中紅外區
10 000?1 000 000 遠紅外區
由于光波也是一種電磁波,因此可以用麥克斯韋方程來描寫。由麥克斯韋方程可知,迅速變化著的電磁場必定要向四周傳播。電磁波在媒質中傳播速度。由下式決定。
υ=λv/n(1-1)
式中,速度υ的單位是m/s;λ為波長,單位是m;v為頻率,單位是Hz;n為媒質的折射率。在真空中,n=l,光傳播速度c=299 792 458m/s,一般近似記為3xl08m/so除非特別指明,今后凡提到光的波長、速度,通常均指真空中的波長、速度。
利用麥克斯韋理論能很好地說明光在傳播過程中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異性介質中的傳播等現象。但在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在光與物質的互相作用方面,如物質對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用電磁理論仍不能給岀令人滿意的解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能量按波長分布這一問題時發現,諧振子輻射是不連續的,提出了輻射的量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在解釋光電發射現象時也提岀了光量子的概念,從而逐漸地形成了新的微粒理論——量子論。量子論認為,光是由許多光量子組成的,這些光量子具有的能量為hv,其中h=(6.6260755±0.0000040)x[()34j.S,稱為普朗克常數。以后的光電效應、X光散射等實驗證實了光量子理論,并肯定了光具有粒子性。然而,光的干涉、衍射等現象又必須肯定光具有波動性。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具有波粒二重性,后來發展的量子電動力學也較好地反映了光的這種二重性,從而使人們對光的本性有了進一步認識。當然這種認識仍然是近似的,但它更接近客觀實際了。
光輻射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