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精品3p人妻网站|日本老熟妇maturebbw|日韩 欧美 综合

新聞資訊

醫護數字對講系統 從醫院App到專業互聯網醫院

2023-10-18 11:39

“張醫生,我的眩暈感減輕了很多,但最近躺著的時候耳膜有咚咚聲。”收到復診消息提醒,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張珂點開聊天框,告訴患者:“這種搏動性耳鳴是由血壓變化引起的,按時服藥后,病情應該會好轉。”

復診不用專門跑一趟醫院,在手機上點點,短短幾分鐘就能解決,“互聯網醫療”的作用還遠不止此。掛號、檢查可以線上預約,病歷、報告單變成了一串串電子數據,醫療設備與軟件接口打通,通過分析大量云端數據捕捉到新機遇……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互聯網醫療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數字化”漸漸向醫療的各個方向蔓延開來。

1.遠程復診,打造碎片化就診模式

今年4月底,吃完早飯,王浩像往常一樣打開藥盒。“哎,怎么空了呀?”他的話讓女兒王女士立馬想起來,因為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當時正處在疫情封控期,他們錯過了上一次去醫院取藥的時間。

王浩年近古稀,受“三高”慢性病困擾,一直在北醫三院的老年內科取藥。情急之下,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王女士幫父親下載了“北醫三院”App。注冊、填好父親的個人信息后,她驚喜地發現,幾種需要的藥物都能買到,當天下午就能配送到社區,由義工幫忙送到家。線上醫療,為疫情防控期間的患者打開了就醫“窗口”。

據北醫三院醫務處處長、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胥雪冬介紹,患者可以在App上使用復診咨詢、藥品續方配送等服務。目前,互聯網復診只面向既往本院住院兩年內、門診后就診半年內的患者開展,未曾在北醫三院線下就診過的患者可以進入專家咨詢模塊。截至今年6月,除了急診、重癥醫學等不適合開展互聯網醫療的科室外,已有43個科室入駐互聯網醫療,累計注冊用戶數達到97萬人,復診咨詢服務單量突破26萬。今年1-4月“互聯網復診”量較去年同比增長244.12%。

門診、手術間隙,出差路上,下班后,張珂都會在醫生端回復患者提問。點開醫生主頁,“解答及時清楚,建議中肯”“醫生很和氣、有耐心”等幾十條患者評價躍入眼簾。醫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回復病患是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主要的服務方式。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半個上午,大多數情況下,醫生都會盡快回復,問題在一天之內就能得到解決。王女士覺得,平時咨詢和復診并不是太緊急的事情,這種交流方式“完全能夠接受”。

但偶爾遇到重大手術或會議,張珂可能十幾個小時都無法回復。為了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近期,北醫三院部分科室開展了實時問診的試點工作,在排班中增添了“線上門診”。這一嘗試增加了絕對的醫療供給,讓更多需求急迫的患者能夠被“秒回”。

“以前父親自己坐車去醫院,遇到堵車,來回就得一上午。他比較胖,腿腳還不利落。”線上購藥簡單快捷,解封后,王女士依舊保留著線上購藥的習慣。但老人總嘟囔著“手機上用不了醫保”,為了省下幾十元錢,王浩依然常常選擇親自前往醫院拿藥。

好消息是,王浩擔憂的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胥雪冬提到,目前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與北京市醫保對接的接口改造已全部完成,上級單位驗收合格后,互聯網復診可支持北京市醫保,其中醫師服務費可實現脫卡結算。自費患者支持全流程線上結算及藥品配送。隨著日后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互聯網醫療會滿足更多患者多樣化的需求,從而被更多人接納。

2.“數字化”敲響醫療新領域大門

2015年,“互聯網醫院”初見雛形。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推動下,這一模式迅速發展,得到社會共識。如今,醫院獨立建設、醫院與企業聯合開辦、企業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眾多互聯網醫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作為安徽省首批具有互聯網診療資質的互聯網醫院,合肥京東方醫院在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建設上下了一番功夫。平臺由院方與第三方公司共同開發,其中的診療活動嚴格依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開展。由于醫療平臺具有極強的專業性,醫療信息需要嚴格保密,平臺方會受省衛健委監管,以保障患者病歷資料、溝通數據的安全。醫師也需要取得相關執業資質,具有3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并經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同意后才能入駐。

上一篇:醫院病房緊急呼叫系統 搭建價值型醫療服務體系,能帶領行業走向新高度嗎?
返回
下一篇:病房護理對講系統 老年人消費需求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慢性治療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