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王爾德有言:“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3日6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6474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149萬例。與前一日相比,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12198例。
在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持續上漲的挑戰下,疫苗研發終于傳來好消息。據央視網轉載澎湃新聞的報道,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媒披露稱,輝瑞公司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將自12月15日起開始交付,而莫德納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將自12月22日起開始交付。
在這樣一個百年不遇的大時代考驗下,醫療產業迎難而上,展現出十足的韌勁和涌向創新的激情。
2020年,我國醫療產業總產值即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創下十年增長近10倍的奇跡;截至12月3日,中信醫藥指數年內漲幅43.55%,跑贏滬深300指數20個百分點。
同樣是在2020年,我國有7個國產1類新藥、21個進口5類新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36個產品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9個產品進入優先審批程序;與此同時,疫情也在重構人們的就醫、購藥方式,互聯網醫療等新興模式迎來井噴。
風口之下,借力飛翔。在外圍政策催化、內部觀念覺醒,和技術迭代創新的合力下,中國醫療產業發展將迎來新的篇章。日前,每日經濟新聞重磅發布《下一個黃金十年——中國醫療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財經媒體視角出發,以制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三個維度的大數據,立體呈現“中國醫療產業創新版圖”,剖析短板背后的出發方向。
“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于春天的夢想。”夯實基礎、腳踏實地,中國醫療產業的明天也終會更加晴朗。
制藥:轉型換擋是主旋律
1類新藥上市數量增多
曾幾何時,談起中國制藥業,行業格局“多小散亂雜”總是繞不過去的尷尬話題,“創新”對于十年前的醫藥企業來說,更是如同“鏡中花、水中月”。2015年發布的麥肯錫報告顯示,中國的醫藥創新水平在全球屬于第三方陣;到了2018年底,中國進入第二方陣,這意味著三年時間里中國醫藥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產業發展,政策先行。每一個細分領域的一次次跨越式發展,都與監管層的政策推動分不開。201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開始了十年來關于藥品審評審批的最大改革。
《白皮書》指出,在這輪藥審改革前,藥品注冊申報積壓嚴重,一批創新藥品上市審批時間過長,部分仿制藥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西南證券在2017年發表的一份研報中提到,過去幾年,中國新藥上市過程中審批時間偏長,平均比歐美晚5年~7年。
改革后的藥品審評審批體系,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助推中國醫藥行業高速追趕世界頂尖水平。《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CDE完成審評的注冊申請共12068件,較2015年提高26%,排隊等待審評的注冊申請由2015年9月高峰期的近22000件降至近8200件,2017年、2018年分別降至4000件、3440件,至2019年底在審評審批和等待審評審批的注冊申請梳理為4423件。
與此同時,在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家、科學家的努力下,中國醫藥行業沉寂多年后,終于在4年前打破長期沒有創新藥的魔咒,“低端仿制”“低價競爭”的產業格局開始悄然發生變化。
《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CDE)受理的化藥創新藥注冊申請數量分別為90個、149個、264個、319個。與此同時,從2016年到2020年5月,CDE共批準28個1類創新藥上市,包括16個化藥、8個治療用生物制品和4個預防用生物制品。
從研發耗時來看,今年獲批的7個國產1類新藥,從臨床申請承辦日期(首次)到獲批上市的整體研發平均時間接近5年半。
應去除“偽創新”成色
一款重磅新藥上市固然會給企業帶來高回報,但背后也有巨大的時間成本和失敗風險。
創新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銀,而對創新的重視程度又幾乎決定了未來企業在行業內的生存境遇。
《白皮書》指出,目前制藥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創新藥嶄露頭角的新階段,國內藥企愈發注重新藥研發與投入。一方面,以恒瑞醫藥、復星醫藥和石藥集團等傳統企業為代表的公司,開始逐漸向創新藥品種轉型;另一方面,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以及百濟神州等新生代和新興公司為代表的創新藥企,也在行業中有越來越多話語權。
而到具體產業,有兩類數據可以反映過去十年中國醫藥產業的創新活力。
一是在研的創新藥數量。
截至2020年1月,中國有821種正在研究的抗腫瘤藥物,其中包括404種me-too藥物和359種first-in-class藥物,數量方面僅次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