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
△截圖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
去年10月,《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出爐,如今,業界等待的“另一只靴子”終于落地。
細則對互聯網診療的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多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這是自2018年《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出臺以來,相關部門針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監管措施的一次細化。
總體上看,正式公布的細則與征求意見稿差別不大,只在個別條文有所調整。如征求意見稿中要求接診醫師“采集證明患者已經確診的紙質或電子憑證信息”,正式發布的文件中并未保留。專家分析,這應該是考慮到了在實際診療活動中的可操作性。
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的出臺,意味著行業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勢頭將受到遏制。
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醫療的定位逐步從“鼓勵發展”過渡到“規范發展”。隨著相關政策配套措施的不斷完善,近兩年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迅速成長的互聯網醫療行業將步入更加規范發展的新階段。
互聯網醫療發展迅速,行業規范勢在必行
2018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系列政策文件,互聯網醫療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得益于疫情催化的線上診療需求暴增,2020年,互聯網醫療迎來一場真正的爆發。
據統計,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44家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人次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7倍,第三方平臺互聯網診療咨詢量增長了20多倍。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已經有超過20%的中國醫生進入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在線醫療服務,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相應的網上診療服務,三級醫院網上預約診療率達50%以上。
全國互聯網醫院在2018年12月時只有100多家,到2020年12月發展至1100余家,截至2021年6月已達1600余家。
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市場規模也在快速擴大?!吨袊ヂ摼W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
從線上掛號、在線查看報告,到嘗試打通“在線問診+復診續方+醫保支付”等環節,如今,互聯網醫療已經開始觸及醫療的核心,并且整個行業已經生長為一個涵蓋各健康服務要素、集成各醫療服務領域的較為完整的生態。
不過,自誕生之初即困擾互聯網醫療的盈利模式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大多數互聯網醫療平臺無法單靠提供醫療服務維持發展,藥品銷售成為行業收入規模最大的業務。
根據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中國藥品線上銷售額超過1500億元,電商平臺成為繼醫院、實體藥店、基層醫療機構之后的第四大醫藥銷售終端。
在行業快速發展中,難免出現野蠻無序生長的問題。比如出現處方違規亂象,有媒體曝出某互聯網醫療平臺對處方藥的銷售把關不嚴互聯網首診,對購買者信息和用途“走過場”審核后即發貨,嚴重違背了“先方后藥”的規定。還有人工智能替代醫師接診的問題,很容易導致誤診,損害患者利益。
“政策和行業往往是互動式發展的?!敝袊鐣茖W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說,“互聯網醫療讓老百姓就醫更方便,醫療服務可及性更高,所以要推動它;但如果它可能帶來一些危害百姓健康的問題,就必須進行規范?!?/p>
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作為對這一工作的具體落實,當年10月下旬,《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出爐。幾個月后,試行版監管細則正式發布。
監管細化:嚴禁AI接診、自動開方
在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和2018年針對互聯網醫療三個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監管細則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相關機構、人員,及其診療業務、質量安全等方面作了細致規定。
針對行業里較為突出的診療過程中的亂象,細則規定,“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提供診療服務?!币远沤^各類平臺將非執業醫師、AI軟件作為接診、開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