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無論是網上咨詢,預約診療互聯網醫院系統,還是根據體檢報告求得健康管理建議,大家早已愛上了互聯網醫療,習慣于看病之前先“動動手指”,找到靠譜醫生。
疫情激活線上診療,加上政策頻現利好,互聯網醫療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公立醫院、互聯網企業、民營醫療、醫療信息化企業紛紛入局,參與方越來越多。
在行業生態漸次完善的2021年末,健康界與京東健康聯合發起“洞見互聯網醫療價值”專題,旨在從互聯網醫療影響至深的多個群體入手,多維度洞察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最新趨勢,多層次見證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現實價值。
自2020年以來,公立醫院加快入局,使得中國互聯網醫院規模不斷壯大。
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僅2021年上半年,新增互聯網醫院超過500家。大型公立醫院扎堆入局這兩年來,線上業務究竟為公立醫院帶來了什么?
根據艾媒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2021年達635.5億元,預計2024年達839.6億元。面對龐大市場規模,公立醫院線上業務如何找到運營突破口?
健康界通過對多家公立醫院的采訪,試圖找到答案。
“放大了我的能量”
“我現在每天坐診的時候,基本都會遇到我的線上患者。”劉興鵬告訴健康界。
2011年,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工作的劉興鵬被調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擔任副主任。從專科醫院到綜合醫院,心臟類疾病患者不可避免地減少,于是劉興鵬決定接觸線上接診。
近十年時間,劉興鵬在線上服務了5000名左右患者,這些患者大部分來自山東、內蒙古、山西等地,其個人主頁訪問量也達到365.4萬。提到這些數字時,劉興鵬的音量明顯升高,“它就使我的能量放大了。”
互聯網醫療放大了醫生的能力,同時理順了醫院的就診順序。
自2020年2月28日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運行近兩年時間,全院25個科室的250名左右醫生提供線上服務,服務量較大的科室依次為兒童內分泌科、皮膚科、保健科。
運行時間盡管不長,運行效果卻已經初顯。
“85%的線上用戶會轉化到線下。”該院醫務處處長王淼告訴健康界,目前互聯網醫療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在線上患者中,85%的人做初步咨詢,“他們會問需要去掛哪個科室、看什么病”;剩下的15%是復診患者。目前,該院復診患者的線上和線下平均比例為1:9,內分泌科室甚至達到1:2。
“在這些線上轉化率較高的科室,線下患者候診時間明顯縮短。”王淼最直觀的感受在于醫院流程上的優化,患者呆在醫院的時間明顯縮短,醫生對于碎片化時間的使用率明顯提高。
培養醫生“分組”意識
大醫院利用互聯網醫療引流,小醫院是否更門可羅雀了?
并不是。
按照分級診療的設計路線,患者要從疾病輕到重程度,按照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的順序就診。但患者如何準確判斷疾病嚴重程度?他們如何知道自己該去哪家醫院?
“我們在線上做咨詢,就相當于給患者一個早期的專業指導。”在劉興鵬看來,這是順應分級診療制度的一個舉措。
按照王淼的說法,線上問診模式慢慢培養了醫生的“分組”意識:常見病患者,指導他們在下級醫院后續治療,復診患者線上治療,重癥、急癥患者則來線下就診。“整個醫療過程變得更有序,這對于醫生提高專業能力,促進學科發展有著極大幫助。”
疫情到來之后,上海兒童醫院的異地患者明顯減少。對于一些不便到大醫院就診,但又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醫生會通過互聯網醫院指導當地醫院給予進一步檢查治療。這樣部分慢性病患者被留在了基層醫院,大醫院就更專注于攻克疑難重癥。
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下稱廊坊市四院)的互聯網醫療模式則為基層醫院帶來了另外一部分患者。
2019年,廊坊市四院探索醫共體內線下與線上融合模式,他們利用“桌面云”將醫院HIS 、LIS、心電等系統映射到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實現“縣醫院資源平臺化運營”的新模式。
廊坊市四院副院長邢玉華告訴健康界,該平臺提供診療、藥品配送、急救轉運等服務,并將檢驗及影像中心資源線上共享,業務收入則由雙方按比例分成。“這樣原先不能做檢查和影像的基層衛生院,就可以能提供這些服務,從而留住更多患者。”
然而,包括問診、檢查、藥品等所有線上業務為廊坊市四院帶來的收益,卻遠小于醫院投入。該模式運行到目前為止,其業務仍在賠錢。